手术疤痕的分类及处理

  疤痕的形成是人体自然修复机制的一部分,通常在意外受伤、手术或者由于疾病造成伤口后的皮肤修复过程中就开始了。皮肤损伤越严重,需要修复的时间就越长,而形成可见疤痕的几率也越大。

  疤痕的形成会与年龄、受伤的身体部位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。年轻的皮肤在伤口愈合时更容易发生过度增生,通常疤痕面积会更大、更厚。一般来说,疤痕会表现为愈合伤口表面发红和隆起,随着长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淡、平整。

  疤痕组织的增生不但会改变皮肤的外观,有时还会导致某些运动障碍。

  疤痕一般需要18个月或者更久的时间才能变平,颜色也会慢慢变淡。不好的方面,有问题的疤痕可能会带来如下影响:增生,不断长大;颜色持续为红色或黑色,不褪色;引起不适,瘙痒或疼痛;限制关节活动;因外观原因导致心理障碍。


  疤痕分类及处理:

  1、表浅性疤痕

  病因:皮肤浅表的一种疤痕,常由于皮肤受轻度擦伤、表浅的感染或浅二度烧伤后形成。

  症状:此类疤痕出外表稍与正常皮肤不同外,局部平整柔软,对机体无妨碍,时间经久后疤痕逐渐不明显。

  治疗:一般不需予以处理。


  2、凹陷性疤痕

  病因:疮、手术、外伤、感染、水痘及天花

  症状:疤痕凹陷,低于周围正常皮面。如疤痕仅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浅层者,凹陷较浅,多只影响外观,不伴有功能障碍。若疤痕累及深层组织如肌肉、肌腱、及骨膜,其基底部长粘连较紧,往往妨碍功能活动。如一旦与神经组织粘连,可发生疼痛。

  治疗:面积较小而较浅的凹陷疤痕,可将疤痕表皮消除,保留其深层组织供作充填,在疤痕两侧皮下组织作充分前行分离后将创缘直接缝合,使凹陷消失,外观改善。在面积较小旦较深的凹陷疤痕,将疤痕切除后,根据情况采用局部脂肪瓣或肌肉瓣转移,或行真皮、脂肪、筋膜、软骨或组织代用品等植入,创缘两侧皮下作充分浅行分离后缝合,使凹陷平复。对于范围较大且较深的凹陷疤痕,切除疤痕后的创面多不能直接缝合,需用皮瓣、肌肉皮瓣或皮管等移植修复,同时或后期进行深部组织缺损的修复,以恢复功能和外观。


  3、增生性疤痕

  病因:又称肥大性疤痕,通常发生于深二度烧伤皮下组织未受损害而自行愈合的部位,也见于三度烧伤创面经邮票皮植皮愈合后皮片间隙处,以及一般切口缝合后的边缘上(如心脏手术以后)。

  症状:这种疤痕高出皮面,形状不规则。早期时局部增厚变硬,毛细血管极度充血,呈潮红或暗紫色,局部痛痒难耐。此种记性增殖现象在经过相当时期后逐渐消退萎缩,局部充血情况改善,组织变软,有些最终可以平复,疤痕变浅,痛痒症状也随之减轻以致消失,可以推动,一般不应期挛缩,功能障碍减轻。

  治疗:弹力加压包扎是防治或减轻疤痕增生的更有效措施之一。对于小面积的增生疤痕,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或局部放射线治疗也有一定得效果。手术治疗一般只适用于功能障碍或改善形成的需要,手术时机一般应避免在疤痕急性增殖、充血阶段进行,但在手等功能部位,要考虑适当提前,以免产生关节僵硬及继发畸形。手术原则是期初增生疤痕,解除挛缩,以皮肤移植修复创面。

返回列表